首页>热门攻略>龙陵黄山羊_保山特产

龙陵黄山羊_保山特产

时间:2024-09-14 16:42来源:编辑

龙陵黄山羊的基本介绍

龙陵黄山羊产自龙陵县,这里98%的地区是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7.85%,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多样。根据1984年的龙陵县草场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的植物名录中有135科636种,非常适合龙陵黄山羊的养殖。当地流传着“洋(羊)小姐住洋(羊)楼,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的说法,这形象地描述了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龙陵县养羊历史悠久,《龙陵县志》记载,早在民国时期,木城、象达、天宁、龙新、平达等地就有饲养黄山羊的传统。养羊不仅是当地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羊粪还能作为优质肥料用于种植业的发展。在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龙陵黄山羊这一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

1980年云南省畜牧局在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该品种的独特之处,并因其被毛呈黄褐色或褐色,命名为“龙陵黄山羊”。此后,龙陵黄山羊先后被载入《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5年)、《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年)和《中国山羊》(1988年)。2008年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09年被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云南省农业厅公告2009年第15号)。龙陵黄山羊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等特点。

为了保护这一优良品种,龙陵县畜牧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保种选育工作。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包括云南省种羊基地建设项目(1991-1994年)、云南“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994-1998年)、黄山羊供种基地续建项目(1996-1999年)、种草养羊开发项目(2001-2002年)以及“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03-2005年)。2005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42.1~142.6–2005),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显著提升的地方肉用优良品种,并建立了以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为龙头的良种繁育体系。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其躯体呈红褐色,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可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有记载,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排名第四。目前,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龙陵黄山羊的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格大,生长快,易肥。屠宰率高,耐热耐湿力强,板皮面积大,质地坚实,致密。但繁殖率较低。

地域范围: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的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腊勐乡、碧寨乡、勐糯镇和木城乡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东西横距64km,南北纵距78km,养殖区域范围2884平方千米,存栏8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体型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头部大小适中,额短宽,鼻直,眼大而有神。有角或无角,角向上向后生长呈倒八字型。颈部公羊较粗,母羊中等,与肩部结合较好,公羊颈项有黑色长毛。体躯背腰平直,胸宽深,尻丰满倾斜适度,母羊腹大充实而不下垂,乳房大而柔软,乳房大小、长短适中,左右对称,公羊睾丸大而对称,垂系长短适中。四肢结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2、内在品质指标:龙陵黄山羊羊肉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汤色乳白色,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7%,粗脂肪含量≤20%,水分含量≤77%,氨基酸总量≥15%。
3、质量安全要求: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严格按GB/T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