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攻略>水城小黄姜_六盘水特产

水城小黄姜_六盘水特产

时间:2024-09-16 22:47来源:编辑

水城小黄姜的基本介绍

水城小黄姜因其产自水城,姜块相对较小,表皮呈淡黄色而得名。这是水城人民在长期的种植和销售过程中,根据其独特的外形自发命名,并沿用至今的一种传统农产品。

种植地环境

产地地貌:水城位于阶梯状大斜坡地段,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最高点为2990.6米,最低点为35米。复杂的气候和生态条件使得这里具有明显的立体农业特征,为水城小黄姜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产地土壤:水城县以地带性红壤、黄棕壤和黄壤为主,土壤多含砂石,肥沃疏松,富含硒、氮、磷、钾等有机质,pH值在6~7之间,为水城小黄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

产地气候:水城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辐射能量低,为水城小黄姜提供了理想的气候条件。

地域保护范围

水城小黄姜的产地范围包括贵州省水城县的发耳镇、新街乡、都格镇、鸡场镇、杨梅乡、营盘乡、龙场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水城小黄姜的营养价值

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状。生姜汁作为一种辅料,可以增强药物的祛痰止咳、降逆止呕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例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副作用,并增强其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也有所不同。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及寒饮犯肺喘咳等症状。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泡制药材,将会影响药物的泡制效果,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说。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水城小黄姜的产品特点

水城小黄姜表皮呈淡黄色,姜块个体较小,鲜姜带有清香味,切开后辣味浓郁、纤维细小、姜油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城小黄姜大量出口至韩国和日本,并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成为水城县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之一。

水城小黄姜的质量特色通过资质认证机构对其样品进行随机检测的数据来体现。理化指标方面:生姜中的6-姜辣素含量≥0.10%,水分≤95%,粗纤维≤2.4%;干姜中的6-姜辣素含量≥0.60%,水分≤16%,粗纤维≤6.5%。

水城小黄姜的历史由来

水城小黄姜属于姜目姜科姜属,水城县种植历史悠久。据《水城厅志·食货》记载,早在乾隆年间,地方志书就记载了水城好产小黄姜。由此可见,水城小黄姜的存在已有近百年历史。

水城县自古就种植生产生姜,主要产地分布在发耳镇、新街乡、都格镇、鸡场乡、杨梅乡、营盘镇、龙场乡等乡镇。当地出产的生姜,表皮光滑呈淡黄色,姜块个头较小,成为市场上区分其他区域生姜的重要感官特征。水城小黄姜的名称由此而来,并逐渐形成叫卖。

返回顶部